闽工院大一生真幸福 班导师当“爹”辅导员当“妈”

发布时间:2013-05-03

闽工院大一生真幸福 班导师当“爹”辅导员当“妈”

来源:东南网—大学城频道

东南网412日讯(本网学通社大学生记者魏文亮通讯员陈雅君 陈少将)日前,福建工程学院(以下简称“闽工院”)140名教职员工,按班导师制度分配到2012级所有本科生班级担任班导师。有同学调侃说,大一学弟学妹真有福,有了辅导员这个管思想生活的“妈”,还有班导师这个管学习的“爹”。

据悉,在全日制本科生班级中配备班导师,是闽工院完善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体系的重要举措。140名班导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0人,比例为21.43%;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35人,比例为25%;处级干部28人,比例为20%

该学校对班导师的基本工作职责规定明确,包括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业指导、就业指导等,具体的工作指标包括每月走访一次学生宿舍、每月深入一次课堂、每月进行一次工作交流、每学期参加一次班级活动、每学期提交一份工作报告、填写一份工作纪录本等。

记者了解到,班导师制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早在2006年该制度就开始实施了,而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也已经实行。

“主要是辅导学生专业学习,同时兼顾的辅助辅导员,也是希望以此加强学生与老师的交流。”闽工院文化传播系2012级辅导员李成华说。该年级每个班级都有一个班导师,受聘的班导师有校组织部综合秘书兰陈妍、校学工处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郑广贵讲师、文化传播系系主任朱晓慧教授、文化传播系系党总支副书记林晓洁副教授以及陈思、马立等专业教师。

马立老师是新闻1203班的班导师,通过上一个学期和学生的交流来看,她发现许多大一新生都存在着同一个特征,就是自我认知与专业认知的缺乏,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常常把“迷茫”两字挂嘴边的原因。马立说,“所以我希望我能通过班导师这个身份,加入到班级当中,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这样他们才能更好、更有目的性地规划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

在马立老师看来,班导师的设置很有必要,“班导师制度在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起一个桥梁作用,这对师生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也能更好地提升大学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大学生四年的在校时间非常长,但实际上与老师的接触时间是少之又少的。许多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只保持在一门课程的授课时间内,课程一结束,之间的交流就少了。有的时候,学生有问题想找老师,也不知道找谁。同样,老师想进一步了解学生,也没有恰好的机会。

“我们班级也有班导师,第一次的见面会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汉语言1201班班长周林宣说,“班导师一般都是专业方面的资深老师,对于我们在专业学习方面起着更好的传道解惑的帮助与指导,有时候我们有什么生活困惑也会找老师聊聊天。”

    近期,闽工院学工部将印发《班导师工作记录本》,进一步规范日常工作管理,并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班导师工作进行指导、检查,使班导师工作成为闽工院学校育人的重要渠道,不断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推动各项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