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成长成材的一盏明灯——计算机1306班导师 陈庆周

发布时间:2015-04-09

   自2014年11月担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1306班的班导师以来,感想颇多。虽然曾担任过辅导员多年,但班导师工作还是第一次。一年来秉承着 “关爱学生,以生为本” 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信条,通过不断的摸索,较好的完成了班导师的工作。

    一、定好主思想。首先,明白班导师的工作既要有别于辅导员的工作又要与辅导员的工作相融贯通。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成为学生的益友,才能做好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其次,明白大学是一片沃土,能够培养学生成才,但同样也是不折不扣的温室。经历过高考时的学习高压与家长、老师的严管,要谨防松散学风的形成。大一是大学教育最关键的一年,良好的班风、学风都应该在大一得到凝练和形成。第三,明白作为大一第一学期的班导师的中心工作就是:改变其中、小学形成的依赖班主任、家长的学习方式和行为生活,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二、练足基本功。首先,能如数家珍般的了解所带学生的基本情况,我认为这是做好班导师的前提。在信息学院召开班导师大会,分发各班导师所带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我便告诫自己要对这些学生的情况如姓名、家乡,困难情况等都要了如指掌,这是我做好班导师工作的第一件事。记得第一次开班会的情形,我叫出了大部分同学的名字,令在座的同学都惊讶,这也一下拉进了我和同学们沟通与交流的距离。其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激励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走访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深入课堂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找学生沟通交流与发放问卷调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召开班委座谈会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班委座谈会上,我给班委一个最基本的底线要求就是:所有班委在期末考时不能让自己挂科。班委的带头学习,给良好班风的形成垫定了基础。为了进一步增进师生情谊,激励和引导学生,还开展了“我进大学的感与想”、“职业生涯规划交流会”等活动,有效的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了大学的学习与生活。提高了在大学期间的自主、自觉、自律能力,同时在班级的学风建设与学习积极性、方向性、大学生的“三观”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答出满意卷。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计算机1306班级的期末考试成绩领先于本年级的其它班级,所获奖项也始终在本年级中遥遥领先。一年来,全班27人,获得综合奖学金奖项:特等奖1人次,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6人次,三等奖8人次;获得校ACM新生赛奖项:金奖1 人,银奖5人,铜奖4人,还有获得校手语大赛三等奖1人,云计算二等奖1人,校优秀干事、社会工作奖等。同时全班27人,有25人写了入党申请书。

    看到学生的不断进步,获得了累累硕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欣喜之余,想起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大一只是大学年代的开始,也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但愿我的付出能成为照亮学生在大学生涯里成长成材路的其中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