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五月,万物生长。我校学工通讯社迎来了成立十周年纪念日。学工通讯社是隶属于学工部、由学生自发的全校性组织。经过十年,学工通讯社由最初的几人小团体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五大部门、近百人的大家庭。学工通讯社始终以学生信息宣传为己任,以服务工院学生为目标,并与全校各院系建立起了良好的通讯员制度,与各院系记者团相互扶持、相互帮助,一心一意为我校学生信息宣传工作贡献力量。
5月16日晚,2014年学生信息宣传工作交流会于旗山北校区旧食堂四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共有包括软件·国际学院在内的全校13个院系代表参与会议。本次会议作为庆祝十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学工通讯社紧紧围绕合作共荣、感谢感恩、团结协作、谋取发展四个方面,与全校13个院系、校报等其他优秀校园媒体组织展开了交流,向全校师生展现了学工通讯社的优良风貌与组织风采。
合作共荣,缔结情谊
交流会伊始,一段精彩的学工通讯社十周年发展回顾视频将全场师生引入了回忆中。视频介绍了学工通讯社的十年发展历程,带领大家一同回顾了微博迎新、纳新、记者节、全社大会、圣诞晚会等独具特色的通讯社大事迹。其中,视频利用图片展示的方式,特别展现了通讯社与各院系记者团相互扶持的精彩瞬间。
随后,主持人王翊婷为大家简要介绍了通讯员制度。学工通讯社在全校范围内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通讯员制度,培养出了一系列优秀的通讯员人才,为通讯社与各院系记者团的沟通交流搭建了便捷的桥梁,为提升我校学生信息宣传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十年来,通讯社与各院系记者团风雨并肩,不离不弃,结下了不可磨灭的情谊。同时,也很好地促进了校园新闻媒体工作者的高度合作。
感谢感恩,不忘初心
会上,学工通讯社社长王亚在发言多次感谢各院系指导老师的支持与帮助,她指出:“如果没有各院系指导老师的支持与帮助,学工通讯社无法走到今天,更无法发展的这么好。”同时,王亚社长也表达了对各院系记者团的感谢。各院系记者团一贯以无私的心态支持学工通讯社的各项工作,以认真踏实的态度维护了学工通讯社名誉。拥有这样的合作伙伴,是通讯社的骄傲。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交流会上还出现了软件·国际学院代表们的身影。据悉,软件·国际学院地处我校铜盘校区,距离大学城校区较远。软件·国际学院远道而来,身体力行支持通讯社。并以“软件·国际学院的信息宣传工作”为主题,利用生动精彩的PPT为在场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风采展示。软件·国际学院的代表表示:“将继续加深与通讯社的合作,把来自软件·国际学院的声音传达到大学城新校区中。”
团结协作,青云之志
本次交流会中,通讯社五大部门相互合作,努力为全校师生搭建一个优秀的交流平台。全社干部干事近百人,在筹划的一个月内,做策化的、做视频的、忙宣传的,各司其职,有条不紊,体现了通讯社优秀的团结协作品质。会上,各部门互帮互助,直到会议结束才肯放松。充分展现了通讯社全心全意,团结一致的优秀组织文化。
此前,通讯社全体干部干事、各院系通讯员曾一同赴青云山共庆通讯社十周年。在攀登过程中,大家不仅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同时也互帮互助,相互扶持,一同完成了登顶工作,团结,缔造了通讯社的大发展。大家纷纷表示:“在将来的日子里,大家一定会像一家人一样,为完成青云之志而奋斗。”
谋取发展,共创未来
交流会上,通讯社与各院系师生代表就学生信息宣传工作中的稿件报送、团队建设、记者节等交流看法与建议。环境学院、建筑学院、海峡工学院等院系代表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就交流会提案中不明确的点向通讯社代表提出。通讯社代表们实事求是地回答了各院系代表们提出的问题,并就一些疑难问题,号召各院系代表们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社长王亚坦言:“学工通讯社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完美,但是,有缺陷才有进步的可能,各院系的关注将会成为不断改进通讯社工作的动力与源泉。”
交流会接近尾声,通讯社指导老师杨文欣总结发言。她表示对于今天的交流会,感到十分的激动和兴奋,收获了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也完全达到了这次交流会的目的,但是单靠通讯社的努力还是不够的,提出问题还是需要各院系的共同配合一起完成。随后,各院系通讯员联袂倾情演唱歌曲《学通社里的日子》,表达了对通讯社的热爱,会议在悠扬的歌声中圆满落幕。
此次交流会不仅加强了学工通讯社与各院系记者团的联系,还使通讯社更好地了解到各院系记者团的诉求以及自身工作的诸多不足,为日后的进一步完善工作奠定了基础。风雨十年,通讯社就像小树苗,在这十年中不断的探索,最终不断成长,遮风挡雨。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通讯社依然会与各院系记者团共同进步,共同努力,为我校学生信息宣传工作添砖加瓦,共创美好明天。
校学工通讯社
二零一四年六月二日